2017年上半年,如果算上资本市场的热点,新零售一定是其中之一,而无人便利店是新零售的一种,是零售业的延伸。
如何理解新零售?
首先,对于买家来说,买前体验,也就是买后能拿到。比如衣服可以试穿,水果可以试穿,其他产品不能直接体验,但也可以看包装和销量。有了这个网购无法满足的功能,即使价格再贵,用户也愿意购买。

其次,对于品牌而言,从用户到品牌的数据通道畅通。一目了然地获取每个产品的每月或每日销售数据和数据趋势。基于这些实时数据,品牌可以更精准地开发出符合市场趋势和用户需求的新品,找到最有效的推广和销售渠道,大大降低试错成本和市场渠道成本。
与其他便利店一样,无人便利店需要满足第一个要求。未来如果要做大,就是跨渠道业务和各大品牌的直接对接。二是大势所趋。很多品牌都非常重视无人便利店等新渠道。据我了解,很多初创的无人便利店和便利货架公司已经能够找到品牌直接拿货。
无人便利店的噱头就是“无人”。起初,我认为无人商店应该会大大降低人工成本。事实上,值班人员的人工成本占整个门店成本的10%-15%。在便利店,收银员不仅要收钱,还要负责货物上架、盘点、备货等工作。只要店铺有货架可以展示商品,短期内没有工作人员协助是不现实的。
消费者需要的是在需求出现时以最简单、最快捷的方式获取商品。
无人便利店首先需要遵循普通便利店的经营规则,然后对其进行优化升级,让顾客享受到附加价值。
首先是地段,是实体店人流的保障,也是便利店的重点。 比如突然想喝一罐可乐,可以到楼下便利店柜台购买。 这时候,无人便利柜就有了一些优势。 大大降低了选址的面积要求,使零售业更加碎片化,最终实现了几乎所有的销售柜台。
客流量
异地开店将决定店内客流,以及客群的特点、消费习惯和消费能力。当顾客进入商店或接近货柜或货架时,首先看到的是什么,接下来是什么,商品的陈列和陈列方式至关重要。普通便利店可能没有认真考虑过这个问题。我们经常看到各大超市、便利店都有专人做这项工作,以提高楼层效率。这个时候,无人便利店里陈列的产品不会太多。做出不同领域的产品选择,并定期调整优化,进一步体现便利性。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是供应链。如何提高供应链效率以降少成本。在找项目的过程中,我看到很多早期的项目都能从品牌那里拿到很低的折扣。此外,能够就近拿货的创业公司证明,大品牌在原有传统渠道的扩张空间非常有限。

另一方面,作为一种新兴渠道,无人便利店在很早的时候就已经受到了足够的重视。早期无人便利店不多,密度不够。补货的运输成本会比较大,数据还在积累中。要实现智能配送和差异化补货,需要通过测试降低补货成本。团队的零售运营能力。归根结底,无人便利店还是做零售,无法避免繁重的运营,需要兼顾人、货、库的物流。
以上是从一个无人值守的便利店经营者的角度来思考。当我们切换到客户端时,有没有人不是问题的核心。对于消费者来说,最重要的需求是便利性,即在无人便利店购物是否比去有人值守便利店更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