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品牌、菜谱、食材
首页 > 饮食文化 > 春节初一到十五的风俗有哪些

春节初一到十五的风俗有哪些

2023.09.14网友投稿我要提问我要投稿

马上就要过年了,春节期间,中国的汉族和许多的少数民族会举行各种活动来庆祝,活动的主要内容是祭神、祭祖、移旧造新、迎禧接福、祈福拜年。活动丰富多彩,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那么,大家知道春节初一到十五的风俗有哪些吗?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春节初一到十五的风俗有哪些

春节初一到十五的风俗有哪些

大年初一的习俗是开门放鞭炮、拜年、养老、聚敛财富等等。大年初一早上,人们首先开门,燃放第一批鞭炮,这就是所谓的“开门鞭炮”。拜年时,家里的晚辈对长辈说一些祝年吉祥的话。为了迎接亲朋好友,主人会准备茶和甜点,装糖果用的托盘通常被称为八宝盒,八种食品跟中国汉字中的“发”谐音相似。寓意在新的一年里会发财。中午要吃馄饨,俗称“元宝汤”,也有发财的寓意。

正月初二俗称“迎婿日”,习俗是女婿拜见老丈人,媳妇回娘家,带着一些糕点礼物上门,礼物要带偶数。

传统习俗中,正月初三被认为是老鼠嫁女儿的日子,所以人们会在晚上减少活动。人们会把米饭、蛋糕或者花生放在角落,让老鼠拿走,以便老鼠可以给人们太平的一年。

在新年的第四天,人们会供上三牲、水果、茶来拜诸神。俗语说:“送神早,接神迟。”,所以在清晨需要送走灶王爷,而在下午四点左右迎接灶王爷。

农历正月初五也称“破五”,很多新年禁忌,在这一天都可以被打破。所以,在这一天,人们会有大餐来庆祝。直到今天,在中国北部地区,人们仍然十分钟爱在这一天吃饺子,来庆祝这一天可以打破许多禁忌。传说中这一天也是财神的生日,所以正月初五也是迎财神的吉日。在这天,人们备好祭牲、糕果、香烛等物,并鸣锣击鼓焚香礼拜,虔诚恭恭敬财神。

正月初六被称为“马日”,在这一天要“送穷”。人们会在这天喝素汤,也会把节日积存的垃圾扔出去。

春节初一到十五的风俗

正月初七被称为“人日”,每家都会用七种豆类煲粥炒粉、炒面进行庆祝,在旧时,民间乡村中会举行小型庙会。

正月初八被称为“谷日”,民间认为,如果这一天天气好,则这一年稻谷丰收;但如果这天天气多云甚至下雨,则年歉。所以人们会教育孩子重视农业和珍惜粮食。

民间相传正月初九是玉皇大帝的生日。这一天,道观要举行盛大的祝寿仪式,诵经礼拜。家家户户于此日都要望空叩拜,举行最隆重的祭仪,祈求新的一年风调雨顺,平安健康。

正月初十是石头节,俗称“石磨日”、“十子日”、“石不动”等。这一天不准搬动石头和碾、磨、石臼等石器,否则会伤了庄稼。这一天还忌开山打石和以石盖屋,并有向石头焚香祭拜、午间供奉烙饼的习俗。

正月十一是“女婿日”,岳父宴请女婿的日子。

正月十二,人们开始买灯笼,搭建灯棚,为元宵节做准备,民俗活动有藏剪刀,收旧鞋,捏老鼠嘴,搭灯棚等。

正月十三,元宵节的准备还在继续,人们开始盏厨房灯。

正月十四,即农历正月第十四天,这一天的民俗活动有喝亮眼汤,试花灯,食糟羹,拜临水娘娘等。

正月是元宵节,习俗活动主要有赏灯、游灯、押舟、放烟花、闹元宵等。这一天少不了还要吃元宵、汤圆,其有团圆美满之意。

春节初一到十五的风俗

春节是中国民间最隆重盛大的传统节日,是集祈福攘灾、欢庆娱乐和饮食为一体的民俗大节,在传承发展中承载了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中国过新年的习俗从上古时代流传至今,经过不断演变逐渐形成了一种“年”文化。在春节期间,全国各地均有举行各种贺岁活动,内容丰富多彩,热闹喜庆,凝聚着中华文明的传统文化精华。各地因地域文化不同而又存在着习俗内容或细节上的差异。正是这些风格迥异的风俗,才让春节更加有年味儿。

声明:该作品系网友上传发布。九州醉餐饮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如若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反馈通道提交信息,我们将按照规定及时处理。【反馈】

创业经验

快速提问,获得解答

我要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