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锅”二字并不陌生,但四川火锅的味道并非只有“麻辣”一种,比如高县土火锅,它被称为地道不辣的四川火锅,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它的与众不同。
高县土火锅是宜宾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其制作史可追溯到明末清初。火锅的中心是烟囱状的炉膛,使用时下半截没在汤里,上半截露出锅盖,炉堂下端有炉栅,再下是中空的底座,兼具收纳杠炭灰烬功能。炉膛外周即为码放、烹煮菜品的锅腔。

宜宾市博物院“四季乡愁”展厅局部
高县土火锅主要分为锅和菜两个部分介绍
一
土火锅的锅是纯手工特制的土陶锅,铜锅、铁锅都无法代替。土火锅原产地高县庆符镇,南广河畔,其主要原料是一种特殊砂锅泥土,这种泥土内含多种有益于人体的微量元素和矿物质,是做土火锅的不二之选,所制造的"土火锅"烹制的食物具有明显的鲜、香、脆等特点。
制作高县土火锅工序实在繁杂,首先要在高县当地人带领下才能找到砂锅泥土,然后将泥土经粉碎、踩、甩等环节制成熟料,取一块熟料,在坯盘上压成饼状,入模具,随着坯盘的转动,一个锅的形状就已然呈现,这步叫拉坯。


再取一块熟料,搓成长条,在生胚的中间围成一个圈,转动坯盘,通过手的压力把坯拉起来,形成烟囱的形状。

成型后,需要进行最初的烘烤,让水汽蒸发。盖子、底座等干到适当硬度的时候,组装锅身和底座。接着继续自然风干,大概要七天左右的时间就可以烧制。

跟想象中的不一样,本以为会是很多个锅放进窑里,没想到是一个一个的烧。烧到锅体通体发红的时候,用铁钩子勾出来,放到一个放满香樟叶的地窖里,盖上盖子焖,这个工序名曰上釉。因此2010年,高县土火锅制作工艺列入宜宾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二
与我们常见的麻辣火锅相比,高县土火锅可谓是独具特色,火锅里都是熟食,上桌便可以食用,锅底的白汤清淡而鲜浓,老少皆宜,炖煮的食材也非常传统。土火锅的食材一般是一层层的堆叠,吃的时候由上往下一层一层地吃,上层的荤菜口味厚重,下层的素菜充分融合熬煮了两小时的浓汤,口味细腻清淡。

它的食材主要包括荤素两类以及调汤用料,荤菜有猪蹄、土鸡、酥肉等,素菜则配以海带、芋头、木耳、炸豆腐、蔬菜等,再以墨鱼、金钩、老姜、花椒、盐和味精调味,炖煮开锅即可食用。炖品吃完后,还可以涮一些青菜和粉条,清爽解腻。这样的搭配综合了川内过冬常见的主要食材,而且荤素搭配协调。

高县土火锅之所以好吃,就是因为融荤素为一锅、细熬慢炖的高县土火锅不仅满足了人们对食材多样、寒冬暖胃的口味需要,暖暖的炭火更满足了人们交流的情感需求,而高县土火锅所体现的兼容并蓄、慢工出细活的哲学内涵,更彰显了它独特的魅力。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来源:宜宾市博物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