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山,古称嘉州,坐落在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三江交汇处。从雪山千回百折一路走来的岷江进入成都平原,来到乐山城已是一条水面开阔的大江
。它同波涛汹涌的大渡河、水流湍急的青衣江汇合在乐山大佛脚下,构成蔚为壮观的独特景观。史书称“天下风光在蜀,蜀之胜曰嘉州”,直接道出乐山风光冠绝天下。不仅如此,这片土地上更当是人杰地灵,竟出了苏东坡、郭沫若这样的大文豪。
似乎是受到佛文化的熏陶,乐山人的处世哲学淡定而泰然。不因这座城历史源远流长而自傲,不为这片土地人杰地灵而炫耀。有人说,他们这是安于现状,也有人说,这是懂得知足常乐。然而,正是不显山露水的低调,方才彰显着人生哲理之虚怀若谷,从容不迫地“乐山、乐水、乐活”。
是的,乐山人乐活,街头巷尾,放眼看去随处可见精致可口的小吃,钵钵鸡、玻璃烧卖、蒸笼牛肉夹饼、豆腐脑,麻辣烫,米花糖,豆腐泡卡丝丝等。更不论还有饭桌上颇具特色的西坝豆腐、跷脚牛肉、甜皮鸭、乐山烧烤、黄焖鸡、凉粉、白宰鸡、来凤鱼、跳水牛蛙……
乐山人乐活,逢上周末节假日,喜欢拉上亲朋好友同事同学一起去附近的景点,反正耍的地方多:峨眉山风景秀美旖旎,让人流连忘返;乐山大佛庄严肃穆,禅意绵远悠长、沫若故居文化底蕴丰厚;沙湾美女峰郁郁葱葱,石刻鬼斧神工;还有五通桥“小西湖”更是柳荫长堤,美不胜收……这样的城,有佛,有山,有水,有佛缘诗韵。犹如一幅淡妆浓抹总相宜的水墨丹青,禅意飘渺,诗意悠悠,叫人心醉神往。

三江汇流,托起一座千古绝唱之乐山城
乐山大佛:又名凌云大佛,矗立在岷江、青衣江和大渡河汇流处岩壁上,依岷江南岸凌云山栖霞峰之临江峭壁凿造而成为弥勒佛坐像。乐山大佛是唐代摩岩造像中的艺术精品之一,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石刻弥勒佛坐像,被誉为“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自古有“上朝峨眉、下朝凌云”之说。
据史料记载,乐山大佛开凿前,岷江、青衣江和大渡河的三江汇流处经常发生沉船事故,货毁人亡,百姓苦不堪言。为威震三江、消灾避难,唐玄宗开元初年(公元713年),乐山凌云寺海通法师亲率百十余名石匠开始打造大佛。当地一官吏从中要挟刁难,欲敲诈海通历时二十载,从全国各地苦心化缘募集而来的工程资金,从而迫使工程停工。海通为保佛财被迫自剜眼目,吓得贪官污吏屁滚尿流。其后历经90年(公元803年)弥勒大佛最终落成。大佛头与山齐,临江安坐,体态匀称,双手抚膝,神情肃穆。整座石像依山凿成,通高71米,头高14.7米,头宽10米,发髻1051个,耳长6.7米,鼻和眉长5.6米,,嘴巴和眼长3.3米,颈高3米,肩宽24米,手指长8.3米,从膝盖到脚背28米,脚背宽9米,脚面可围坐百人以上。大佛两侧断崖和登山道上,有许多石龛造像,多是盛唐作品。天长日久、日晒雨淋,佛像周身长满了苔藓、青草及树丛,像大自然为石佛披上了一件绿色的袈裟。
大佛形体超凡脱俗,头上的发髻、壮实的双肩、饱满的胸脯、高而长的眉毛,圆直的鼻孔都是按照佛教典籍修建。体现了唐代崇尚丰美的风尚。乐山大佛坐立的姿势是双脚自然下垂,平稳安定的坐姿震慑三江,带给行船人战胜激流险滩的勇气和决心。

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
大佛自建成之日起,就成为乐山城的守护神,更是川西坝子老百姓心中的神灵。神奇的是,自从建了大佛之后,至今未发生过一起沉船事故。民间更流传着流传着诸多大佛显灵的奇幻传说。
根据相关馆藏记载,乐山大佛曾经数次显灵,闭眼流泪 ,而每一次都和当时的重大事件相关联。1962年遇上了百年难遇的三年自然灾害,饿死的人数于万计,岷江上饿尸漂浮,大佛不忍看这人间悲剧,痛苦地闭上眼睛,流出泪水。1976年,周恩来、朱德、毛泽东三伟人俱逝,加之唐山大地震死伤数十万,大佛怨天不公面显怒色。2000年龙年,中国成功加入WTO、北京奥运会申奥成功,双喜临门,大佛头上佛光云绕,吉光闪耀。最近的传言则是2008年5.12大地震,数万男女老少瞬间殒命。其后两天,人们不经意地发现,大佛又低垂双眼,流出涓涓泪水。信徒们纷纷赶至大佛脚下,焚香叩拜,祈愿神佛大发慈悲,保佑万千生灵。当然,这些传言,信则有不信则无。
但其间却有一真实神奇的事让万众惊叹。2002年5月7日上午9时43分,乐山大佛显现难得一见的“神秘光环”——佛光。在大佛头上一片乌云之间,突然出现日晕,刚刚升起的太阳四周闪现出一个直径约300米、内红外紫的五彩光环,色彩时明时暗。如此天象百年难遇,于是万人争睹,11时许光环开始散发出耀眼强光,来自四海的游客无不赞叹这一奇观。不少人即刻双手合十,闭目祈愿,还有不少虔诚信徒跪拜祷告,庆幸大佛带来的祥光吉照。中午时分佛光慢慢淡化散去,整个佛光天象持续了3个多小时。

大佛,成为乐山城的守护神,更是川西坝子老百姓心中威震三江、消灾避难的神灵
奇异睡佛:大多到乐山游览的人,都知道大佛所在的乌尤山和凌云山体本身就是一尊硕大无比的奇妙睡佛。从乐山城东的轮船公司码头望去,只见乌尤山为佛首,眉眼清晰可见;凌云山为佛身,妙处自然分明,其身形神态之栈似,堪称天下一绝。但这尊天然睡佛早已自然存在,千百年来进香的香客和观光的游人不计其数,但从未有人悟出。1989年一位广东游客在大佛附近发现了乐山大佛背后的乌尤山、凌云山、龟城山构成的乐山巨形睡佛景观。“睡佛”四肢齐全,体态匀称,安详地漂卧在青衣江山脊线上,直线距离约1300余米,仰面朝天,慈祥凝重。乐山大佛不偏不倚正好端坐在巨佛的心胸部位。巨佛的头、身、足,分别由乌尤山、凌云山和龟城山三山连襟组成。佛头由整个乌尤山构成,山上的石、翠竹、绿荫、山径、亭阁、寺庙,分别呈现为巨佛的发髻、睫毛 鼻梁、双唇和下颚;景云亭如“睫毛”,山顶树冠各为“额、鼻、唇、颌”。下面的塔,犹如勃起的阴茎,更是栩栩如生。佛身由凌云山构成,山上九峰相连,犹如巨佛宽广的胸膛、浑圆的腰和健美的腿;脚板翘起的佛足是龟城山的一部分。佛的整个体态逼真、自然、和谐,这是大自然无意的巧合,还是天造地设的奇迹,一睡佛、一坐佛,天然生就、人工凿成,形成“佛中有佛之奇妙景观。

千百年来,大佛躺卧在三江之上,仰视苍穹,天然与否,其间之奥秘,凡人难解
大佛寺:位于大佛头部右后方的是凌云寺庙,建于唐代,俗称大佛寺。唐开元初年(公元713年)开凿佛像时,寺庙又同时扩建。寺门正中匾上为苏东坡书“凌云禅院”四字。两旁联文是“大江东去,佛法西来”。此联既使人有佛法庄严之感,又表明了凌云寺所踞地理位置,还巧妙地将“大佛”两字嵌于其中。凌云寺旧名报恩寺,也叫大佛寺。
寺庙主体建筑由天王殿、大雄宝殿、藏经楼等组成,各为一重四合院,布局严整。大雄宝殿内有三尊大佛,为三身(法身、报身、应身)大佛。佛家讲轮回,又叫三生佛(前世、今世、来世)。左殿地方丈室改建为楠楼宾馆,到寺内闲住的游客可以就近欣赏佛门景观。天王殿外有数株参天楠森,盛夏季节,清荫宜人。凌云寺还有灵宝塔、东坡楼和佛国天堂等著名古迹。

凌云寺得天独厚,气势恢宏,成为川西南最著名的佛教圣地
乌尤寺:始建于唐朝(原名正觉寺),北宋年间始改今名,是佛教禅宗(曹洞宗)寺庙。寺内建筑依山取势,高下相间,布局巧妙。山门两侧集杜甫和苏轼的诗句而撰成一副对联:“寺门高开洞庭野;苍崖半入去涛堆。”寺内有天王殿、弥陀殿、弥勒殿、观音殿、大雄殿、罗汉堂竺殿宇。其中大雄殿内释,文殊、普贤三尊佛像由香樟木雕成,身高3米,全身涂金,是1930年重修大殿时从杭州运回的。乌尤寺罗汉堂塑有五百罗汉,为“文革”后所重塑,形神各异。
乌尤山即古离堆,相传为秦时蜀郡守李冰开凿,以“避沫水之害”。乌尤山与凌云山并肩立于岷江之滨,四面环水,孤峰兀立,山上林木茂盛。乌尤山因孤卧江中,好似一头乌牛,故又名“乌牛山”,宋代诗人黄庭坚至此,嫌其名不雅,而见山上古木繁荫,便更名“乌尤山”。山上有创建于盛唐的乌尤寺,和凌云寺毗邻,两山之间隔一水,有吊桥相通,和凌云山合成完整的景区。

临江矗立的乌尤寺,烟云缭绕、矗立在云雾山中,尤显神秘
自古言: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我则言之:仁者乐吃,智者乐游。如果说成都是联合国授予的“亚洲美食之都”,那乐山则是美食达人们赞誉的“四川美味之都”。自来乐山美食尤其是小吃,堪称富甲西蜀,甚而影响着成都美食食尚。像近二十年间的棒棒鸡、钵钵鸡、麻辣烫、串串香、甜皮鸭、烧烤、跷脚牛肉等,无一不是起于乐山、兴于成都,风靡全川,席卷中华。
自古而享誉天下的乐山“美味三绝”,便是嘉腐(西坝豆腐),雅鱼(江团)和汉阳鸡(棒棒鸡)。俗话说,人生之福莫过于口福,尤为是人世间之珍稀美肴。笔者儿时便听说过江团,当时还误为是团鱼(鳖)。只是在二十年前,到乐山拍摄川菜电视片,方才第一次品味到野生江团的妙味神韵。
三十年前,在乐山沿江一带的大小饭店、餐馆大都能吃到野生江团。店家多用清蒸或清烧以保江团鲜美细嫩、原味原汁。其做法通常在洗净,除尽鱼体表面粘液的鱼肚中放入姜片、香葱、抹上精盐、料酒、撒上胡椒面,再用猪网油把鱼包裹起来,放入笼里蒸熟,出笼后撒上葱丝,浇上高汤烧制的味汁,或配上毛姜醋蘸碟。
清烧,则是将鱼砍成块,用姜、葱、盐、料酒码味去腥,锅烧热下菜油和化猪油烧至七成热,把鱼块倒入轻轻翻动,稍许,掺入肉汤烹烧几分钟,拣去姜葱,适量加点味,勾上芡汁装盘,撒上葱花即可。

乐山江团、西坝豆腐、汉阳鸡,自古被誉为“美味三绝”
江团无论清蒸还是清烧均是鲜美无比,香嫩舒爽。在行业中烹制清蒸江团,则要求形整、肉嫩、汁鲜。制作时,把江团剖腹去鳃除尽内脏,鱼身两侧斜划数刀,手提鱼尾在开水锅中摆几下冲去鱼体粘液,然后搌干水份用精盐、料酒、胡椒粉、腌制几分钟;将火腿片、香菇片逐一放入鱼体划口处,再放上葱节、姜片,再用猪网油把鱼盖上,入笼大火蒸熟取出,揭去网油拣去姜葱;炒锅烧热渗入少量鲜汤,倒入蒸鱼原汁加少量胡椒面合匀,浇入鱼盘即成,吃时配姜醋味碟。此菜典雅大气、清鲜素洁、怡然滋味、香美怡身。一直为传统川菜高档筵宴大菜。如今,川中著名川菜匠人张元富在其主掌的松云泽包席馆,在传统做法基础上,对清蒸江团进行改良,这款差不多消失了近三十年的川菜高级鱼肴一经推出,立马轰动食肆成为经典。
漫步乐山,几乎不费劲儿,也用不着打听,就会发现散落在河滨、小街里的那些不起眼的吃食更是味美多滋。像精美小吃牛华豆腐脑、犍为薄饼、豆腐泡夹丝子、跷脚牛肉、白砍鸡、牛华麻辣烫、甜皮鸭、钵钵鸡、乐山烧烤、黄焖鸡、排骨面、腊肉粽子、砂锅面、凉粉、甜水面、玻璃烧麦……乐山小吃既丰富多彩、味美多滋、又散发出浓郁的乡土气息。不知有多少饮食男女领略过正宗的乐山风味小吃后便乐吃不疲,许多靓女酷哥每逢周末或节假日,就驱车乐山,不为看大佛,不为游峨眉,只为吃乐山小吃,享口福人生。

独特山水,孕育了乐山独特的美食美味
像被当地市民称为“好吃街”的张公桥,绝对算得上是乐山大众饮食的吃场。每到华灯初上,从火锅到麻辣烫,从烧烤到串串香,从米面制品到炖鸡、蹄花,大凡成都有的这里都有,成都没有的这里也有。乐山最撩人吃情食趣的特色小吃都像野性十足,性感飘逸的靓女,肆意挑拨住那些专门从成都、重庆等地远道而来的食色男女。在夜色与华灯的掩映下,在吆喝声、喧闹声中敞开地吃,开怀地笑。
还有一些不显山露水的餐饮小店,一招鲜吃遍天。像深藏在乐山一条偏僻破旧的通江老街里的“陈豆花”,店面虽小而旧,名气却很大。说是豆花,其主打菜品却是白砍鸡、火爆肉、凉拌白肉以及腌腊排骨、腊肉香肠、腌卤猪尾巴、猪耳朵、猪肚等,一应菜品从烹制到色香味,可说是传统川菜和乡土风味巧妙结合的典范。店主陈老爷子,看起来就是一位执著守旧的人,他说,从80年经营豆花店,30年来,之所以酒好不怕巷深,靠的就是资格的原辅料和好吃的传统味道。
乐山的河鲜佳肴堪称一绝,像王浩儿渔港的几条船餐厅,是品河鲜火锅,观赏山水风景的胜地,还有传说中的美味鱼肴“马村鱼头”。乐山丰富的饮食种类构成具有鲜明特色的“乐山味道”。许多成都名小吃均源于乐山,白宰鸡、来凤鱼、跳水兔、玻璃烧卖、蒸笼牛肉夹锅魁……而且你绝对放心尽兴品吃,那是真正的味美价廉,让你感动得吃了不算还兜着走。

饮食街上烟云缭绕、香风弥漫, 人满为患
钵钵鸡:乐山钵钵鸡,起源于清代末年,流传于邛崃,洪雅,乐山一带。原先钵钵鸡是把煮熟切片的鸡肉盛放在竹筲箕里,旁边放一个土陶调料钵钵,每一片鸡肉,鸡杂都用一个竹片串好,选好后放入钵中浸泡入味,是当时非常流行的市井小吃。其后改用竹签,就从1片变成了几片,钵内配以麻辣为主的佐料,再把串串浸于各种口味的佐料中,食用时自取自食,除味道悠长外更添情趣盎然。
现在则是把各种荤素串串加工至熟后、主要是鸡杂、兔子内脏等,浸泡在各种风味味道的大瓷盆里,当地人叫串串鸡,在成都叫冷串串,是小丫头、靓妞淑女们的最爱,吃多吃少各自挑选,配有辣椒面、花椒蘸碟。在乐山吃钵钵鸡,通常还要配犍为薄饼。钵钵鸡的奇香妙味,还有一个重要的秘方就是藤椒油的运用。藤椒油几乎就是为调制钵钵鸡而自然生成的,洪雅最有名的休闲小吃就是幺麻子藤椒钵钵鸡。
姑娘们最爱鸡肫干和鸡脚,一个脆脆的口感十足;一个去了骨,晶莹剔透香辣可口,坐在街边的矮板凳小桌子上吃东西也很有感觉。吃个几十串钵钵鸡再来碗豆汤饭,心满意足。其实在夏天,来点钵钵鸡,在来碗绿豆稀饭,简直就是暑热天的极至享受。

钵钵鸡、红汤为麻辣、白汤为鲜辣加藤椒的幽麻
豆腐脑:乐山最独具地方特色的风味小吃就要数这豆腐脑了。味美鲜香,口感细滑,滋味丰富,尤其以麻辣味为主。豆腐脑配上大头菜、酥花生、馓子、鸡丝等辅料,就成了这道吃口丰富、名扬天下的乐山豆腐脑。
豆腐脑按配料又分为三种:牛肉豆腐脑,以红烧牛肉汤卤为主,汤头浓厚,麻辣鲜香;鸡丝豆腐脑,配以新鲜鸡丝,鲜香可口,口感清淡;酥肉豆腐脑,以炸成金黄的小块酥肉,放在豆腐脑上,香酥可口,滋润化渣。这三种豆腐脑按乐山人的食俗都可配以小笼粉蒸牛肉或粉蒸肥肠夹小锅魁佐食而朵颐大快。
在乐山人眼中,豆腐脑那麻辣酸香的味儿实在太诱人了。白的豆腐花、绿的葱、黄的酱醋、艳红辣椒,一碗豆腐脑色香味迸发,叫人垂涎欲滴;把油酥黄豆、花生、大头菜粒和酥脆馓子等撒在面上,吃起来真是既滑口,又“嘎嘣嘎嘣”嚼得香脆。数九寒冬吃上一碗自然全身发热;酷暑天则开胃散热,周身通泰。

精致唯美的风味小吃豆腐脑
麻辣烫:麻辣烫是五通桥牛华镇的特色之一,锅底也就是火锅汤料,麻辣鲜香,但与火锅不同的是,这汤料可以直接喝,味道很宜口;油碟拌的特别香,放了油酥豆瓣酱。 乐山的餐饮一条街张公桥的“谭三孃麻辣烫”、“熊家婆麻辣烫”,当地人称其味道超赞。
“麻辣烫”可谓是“简装版火锅”,只是把各种荤素食料都穿在竹签上,吃的时候将一大把穿好食料的竹签放进翻滚的红汤卤汁中涮、烫、煮熟。通常的吃法不是一串一串的吃,而是抓一大把,用筷子轻轻一捋,竹签上的菜就纷纷掉落蒜泥香油碟中,然后裹着那混合有辣椒面、花椒面、酥黄豆粉、酥花生碎末的干蘸碟开怀大吃!

街边麻辣烫串串香更为亲和快乐
乐山烧烤:乐山烧烤曾称霸成都,其特色是原料事先腌制,烤制火候应用很讲究。大多要依据食材种类,像海鲜、牛羊肉等的肉质特性和腥膻骚味的特点,在保留充足水分前提下,去除异味,增鲜提香,同时辅以不同的佐料。烧烤所的木炭多选用果木木炭,这样烤出来的食物便带有一股自然的果木芳香。像五花烤肉串、烧烤全兔、烤羊排、烤鱼……无不鲜香酥脆、吃口舒爽,回味悠长。
乐山烧烤大多晚上才营业,排骨、香肠、鸡、兔等,现场烤制,虽是乌烟瘴气,却也香风弥漫,诱人吃情。像油榨街的“汤烧烤”,吃烤鱼,一条鱼大概2斤多,把鱼抹上油夹在铁架里,然后放在烧烤炉上来回翻转着,边烤再边刷油,大概半个小时才能烤好,装盘、配料,大把大把的香菜炒香、红彤彤的干辣椒煸香,味精、盐、孜然、花椒等,最后把那滚滚的热油给浇上去,“滋滋——”作响,瞬间那香辣味儿便扑鼻而来!汤烧烤的烤五花肉味道也很好。张公桥的“徐烧烤”、“桥头烧烤”也都不错。上河街“刘烧烤”,他家的羊肉,脆肠,鸭肠都烤制得很好吃。

街边烧烤摊
乐山刷把头:烧麦流行于全国,乐山人叫其为“刷把头”,即指像家中厨房用来洗刷锅的竹刷把。乐山烧麦具有个头大、皮薄馅丰、造形美观、荤素兼备、咸鲜香浓的特点。玻璃烧卖因其皮薄、熟制后皮料浸油呈半透明状,透过皮亦可见其馅故名。3.5元一两5个,一笼有20余个。乘热吃最为香美,一口咬下去,热烫油亮、皮糯馅嫩,润滑香美的滋汁将薄薄的烧卖皮尽浸透的滋润光滑、肉香和着面香立马在口舌间荡漾。吃烧卖还可根据个人口感配红油辣蘸碟或香醋味碟,要一碗海带炖鸡汤,2.50元。我品尝了一两烧麦5个、一碗有好几块土鸡肉的鸡汤,总共6元钱,真还是吃得朵颐大快、心满意足。除了烧卖,还有红油水饺、蒸饺、炖鸡银丝面也很有名气。最有代表的乐山港东大街的老字号海汇源烧卖和邻近老烧卖两家店。

乐山人的早餐除了吃豆腐脑,就是吃刷把头了
豆腐泡夹丝子:这种豆腐干串串通常都是挑起担担沿街叫卖。豆腐干的造型除了四方型,最流行的是三角型。别小看这些路边小摊,那自家制作的豆腐干不求华丽,而求经济美味,虽然选材是很寻常的豆腐块和萝卜丝,却是清纯朴实得让人感动,美滋美味令人赞不绝口。如此,仅二元钱的豆腐干串串,常常要排队等候才能吃上口。
卖串串的多为中老年女性,在仅有一张书桌大小的摊桌上,一个玻璃柜中摆放着两三个大瓷盘和各种调料,盘中那金黄色的油炸豆腐干,每个比拇指稍大,白萝卜和大头菜丝丝切得很细,先用少量辣椒面拌匀,装在瓷盘备用;精盐、花椒面、海椒面、白糖、芝麻、红油辣子,分别盛入小碗;芥末则装在带盖的小瓶里,醋存于加盖的大瓦钵中。
摊主把油炸豆腐干划开一条口子,然后将白萝卜丝、盐等调料放进一小碗,拌和均匀后再夹入豆腐干中,并用竹签子穿起。通常是五个一串,每串二元钱。顾客光顾时,摊主一手拿竹签,一手舀醋,把豆腐干淋透就递给顾客。
站在一旁的食客,仅是看着这一操作过程,就已是垂涎欲滴了,接过手便迫不及待地一口咬下一个,美滋滋地嚼起来。一刚咽下,另一个又被咬进嘴里,即便是吃上两串,也才不过四块钱,却是尽情享受了美味与口腹之欲。据摊主介绍,油炸豆腐干夹白萝卜丝丝还可开胃健脾、增进食欲、预防外感风寒哩。除豆腐干夹丝丝外,有的摊主还把白面烙成如纸般薄的圆饼,包入调拌好的萝卜丝子卷起吃,又是一番风味,当然事实上就是春卷的吃法。在大头菜上市的季节,夹的有是凉拌的新鲜大头菜丝,再浇点糖醋汁,味道真的不摆了。豆腐脑、豆腐泡夹丝子和犍为薄饼,出了乐山就吃不到了。

路边的豆腐泡夹萝卜丝
犍为薄饼:亦堪称一绝,出自四川犍为县,却成为乐山名小吃。一张巴掌大,在平底锅上煎炕得薄而透明的面皮,夹进辣椒面、芥末等调味料拌合的萝卜丝子,撒上白糖、芝麻面、花生碎末包裹起来,有些像春卷,6个薄饼装一盘,摆放入盘,配上一个酸甜味碟上桌。夹起萝卜丝薄饼,往糖醋味碟浸泡一下,送进嘴里,柔韧的面皮中,脆脆的萝卜丝子,那酸甜炝辣直冲鼻喉,酸甜味道四溢,定力差的,眼泪鼻涕前呼后拥,脸红脖子粗了。这种刺激特别受到靓妞淑女的追求,真就是两天不吃芳心难安,就要到乐山港东大街一家叫“叶婆婆犍为薄饼店”过瘾。

即便在犍为也吃不到这样资格的薄饼
交通:成乐高速公路里程126公里,新南门、石羊场、城北客运站均有班车,票价48元;新南门—乐山肖坝旅游车站;石羊场—乐山客运中心车站;城北客运站—乐山联运车站。三大汽车站每天有发往省内外各地班车,目前已通车的高速公路:成乐高速(至成都)、乐宜高速(至宜宾)、乐雅高速乐峨段(至峨眉、雅安)。春秋两季不冷不热,是去乐山游吃的佳好时节。
川菜文化学者《四川省志•川菜志》编委会副主编《百年川菜传奇》
《路边的川菜史》作者 图文原创·江湖饕客 向东 2020.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