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我局坚决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四个最严”要求,紧紧围绕各级党委、政府关于食品安全的重大决策部署和工作要求,始终保持把食品安全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和头等民生工程,摆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突出位置,不断完善责任体系,严格执法监管,深化治理整顿,严把食品从农田到餐桌的每道防线,全市食品安全状况持续向好,食品安全治理能力和保障水平显著提升。2022年对省级食品安全达标市自查报告进行了公示,通过了河南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动态核查,孟州市市场监管局被评为“河南省食品安全工作先进集体”。
一、完善体制机制,强化安全保障
一方面完善“监管网”,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将所有监管对象全部纳入网格监管。另一方面健全“协管网”,充分发挥乡村社区网格员(协管员)作用,协助开展食品安全监管相关工作,实现监管网和协官网的叠加效应,努力做到食品安全监管无缝隙全覆盖。同时,充分发挥12315投诉举报渠道,投诉举报案件严格按法定时限及时办理。
二、加强各环节监管,提升食品安全治理能力
(一)实施过程严管,织密监管网络
严管食品生产经营。一是强化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培训,夯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先后多次召开全市食品生产、经营、小作坊经营者培训及行政约谈会,开展食品安全教育和考核,食安员抽考“APP考试覆盖率”100%,合格率100%。二是开展追溯体系建设工作。依托“互联网 监管平台”,建立使用信息化管理系统,将食品原材料购进、生产加工过程、质量安全控制、产品检验、销售去向等关键信息实时录入,实行全过程、全链条信息化管理,做到全程留痕迹、信息可查询、问题能溯源。三是扎实推进食品生产经营食品安全风险分级管理,将食品经营风险等级分级管理纳入食品安全年度工作重点,以食品销售者、餐饮服务从业者、食品生产者为重点,完善食品生产经营者信用档案,按照评定标准和程序划分为A、B、C、D四个等级,并根据风险管理等级切实履行日常监管职责。对全市3708家食品生产、经营主体进行风险等级评定、其中A级主体6家,B级主体16家,C级主体105家,D级主体3581家,风险等级评定和动态管理覆盖率达100%。确定包保干部275名,全市生产、经营主体全覆盖包保到位。四是开展食品安全突出风险问题综合治理。先后组织开展了食品安全“守查保”专项整治、保健食品行业专项清理整治、餐饮质量安全提升等专项整治、节日食品市场专项执法等专项监管执法行动,消除风险隐患,查处违法行为,提升食品安全保障系数。五是全面实施“互联网 明厨亮灶”智慧监管模式。全市128家学校食堂、13家养老机构食堂、67家大中型社会餐饮机构均实现了“互联网 明厨亮灶”全覆盖,小餐饮店在巩固“透明厨房”的基础上,正在逐步推广“互联网 明厨亮灶”管理模式。
开展校园守护专项行动。督促学校食堂和校外供餐单位进一步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切实落实自查自评,严格查验进货原料,规范加工制作行为。全年我局共出动执法人员674人次,检查食品销售单位209家次,学校食堂128家次,提出整改34家, 已全部整改到位。扎实开展学校食堂食品安全评价管理工作。牵头市场监管、教体、卫健部门抽调人员组成学校食堂食品安全联合评价组,对提出申报的136家学校食堂开展实地验收,通过验收达标126家,达标率93%。
开展农村假冒伪劣食品整治。以日常监管为主,各种专项整治为辅,层层抓落实,层层有监督,全力保障农村食品安全。强化风险排查,以方便食品、酒水饮料、调味品、奶及奶制品、地方特色食品等农村消费量大的食品为重点品种,以集贸市场、农村学校及校园周边为重点区域,以食品批发经营者,小餐饮等为重点主体,严查生产经营不符合安全标准的食品。共检查食品生产主体306家次,食品销售主体1503家次,校园周边餐饮服务提供者317家次,农贸市场12家次,农村集体聚餐114场次,责令整改11项,立案查处违法行为25起。
开展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专项治理。摸清小作坊底数,掌握小作坊安全状况,完善小作坊产品目录和监管机制,引导帮扶具备条件的小作坊规范取证,依法查处取缔生产条件恶劣、制售假冒伪劣食品的“黑作坊“”黑窝点“”,规范小作坊业主、小作坊食品经营者的生产经营行为,提升小作坊的食品安全水平。
深入开展全市食品安全“守查保”专项行动。印发了《全市食品安全“守底线、查隐患、保安全”专项行动实施方案》,成立了专项行动工作专班。要求全面排查我市食品生产经营者底数,梳理在监督检查、抽检监测、案件查办、投诉举报、媒体曝光中反映出的问题线索,汇总形成风险隐患清单,并逐项列出整改措施、预期成果、进度安排。针对排查中发现的风险隐患和方案中明确的工作措施,严格按进度整改,消除问题隐患。活动开展以来共检查食品餐饮流通户1650家,发现问题隐患25个,已完成处置25个。检查食品生产企业106家,发现食品安全风险隐患32个,已全部整改完毕。截止目前已立案查办食品案件167起,结案161起。
多措推动食品安全“两个责任”落地落实。紧紧围绕属地管理责任和企业主体责任,细化制定实施方案,明确工作任务、实施步骤和责任要求,建立“三清单一承诺”(责任清单、任务清单、督查清单,责任与任务承诺书),实行挂图作战、倒排工期、压茬推进。
大力推进食品安全放心工程建设攻坚行动。根据省市政府工作安排,印发了《孟州市深化食品安全放心工程建设攻坚行动工作方案(2022—2024年)》、《关于建立食品安全放心工程建设攻坚行动调度通报考核和亮牌督办机制的通知》、《关于做好2022年食品安全放心工程建设攻坚行动重点工作任务和情况反馈的函》,要求市食安办各成员单位深入贯彻落实全省攻坚行动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切实将“守底线、查隐患、保安全”专项行动和食品安全放心工程建设攻坚行动有机衔接,标本兼治,确保全年全市食品安全。
(二)抓好风险严控,守牢安全底线
加强宣传教育,营造社会共治氛围。以“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5.20全民营养周”、“学生营养日”“安全生产宣传月”等活动为载体,利用咨询台、新媒体、互联网、宣传资料、短信等方式,大力开展食品安全进农村、进商超、进校园、进企业、进社区活动。积极参加“豫见食安”﹣河南省首届食品安全科普短视频大赛,孟州市高质量、高标准推选报送短视频专业组参赛作品1件,短视频创意组参赛作品1件,摄影组作品4件,申报食品安全优秀案例2例。
加大检验检测力度,提供技术支撑。完成农畜产品快速检测8409批次,定量监测256批次,监测合格率达99.6%;完成食品监督抽检1632批次,合格率达98%,食品快检800批次,抽检品种涵盖食用农产品、餐饮食品及预包装食品等32个大类;开展“你点我检”“你送我检”免费快检进市场活动,利用专业设备对群众送检、点检的蔬菜、水果、畜禽肉、熟肉制品、现制现售食品,现场进行免费快速检测80批次,主要检测农兽药残留、非法添加等项目,及时公布检测结果。
三、加强社会共治,推动食安共享
(一)提质扩面,大力推广食品安全责任保险。坚持“政府引导、政策支持、市场运作、公平竞争”的原则,引导发动食品生产经营单位积极参加食品安全责任保险。目前,全市食品生产经营投保单位累计达1629家,我市参保单位和参保率位居焦作第一,全省领先。
(二)持续开展餐饮单位“红黑榜”评比公示活动,倒逼食品生产经营主体落实安全主体责任,提升餐饮企业食品安全管理水平。截至目前,共开展评比活动12期,评出红榜单位540家,黑榜单位240家,评比结果通过微信公众号向社会公示。
(三)建立6S标准化厨房样板间,作为全市餐饮行业后厨6S管理的培训示范点上线运行。该样板间包含主食库、副食库、粗加工区、洗消区、配菜间、面点区、凉菜间、烹饪间等各工作专间,于2022年10月底打造完成,占地面积约为300平方米,总投资16.2万元。餐饮单位后厨6S管理样板间对餐饮单位和广大市民开放,现场专人负责讲解食品安全常识和6S管理规范,参观者可在样板间现场观摩后厨规范化布局和整个食品加工操作流程,亲身感受后厨食品由原材料到成品的加工全过程,示范引领餐饮后厨6S管理模式的良性发展。
(四)建立投诉举报、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行业组织共治机制。出台了食品安全有奖举报办法,建立了举报人保护制度,每年邀请人大代表或政协委员对政府、监管部门履职尽责和企业主体责任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督促问题整改。成立畜牧兽医和质量行业协会,积极发挥协会作用,规范行业自律工作。
声明:该作品系网友上传发布。九州醉餐饮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如若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反馈通道提交信息,我们将按照规定及时处理。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