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品牌、菜谱、食材
首页 > 餐饮资讯 > 亮相中国国际肉类产业周,MLA携手全行业推进“碳中和”计划

亮相中国国际肉类产业周,MLA携手全行业推进“碳中和”计划

2023.09.14网友投稿我要提问我要投稿

4月20日,第二十届中国国际肉类产业周(CIMIW)在青岛揭幕,Meat & Livestock Australia(MLA)受邀出席。MLA的现场展位,让消费者与行业人士又一次近距离感受澳洲红肉的魅力。


20日下午,MLA与中国肉类协会(CMA)共同举办「中澳红肉行业碳中和研讨会」,与会嘉宾分享了中澳肉类产业最新动态。

携手并进,共创可持续发展

「中澳红肉行业碳中和研讨会」连接中澳两地,以线上线下联动的方式,共同探讨“碳中和”的相关理念和实践,携手全行业推动“碳中和”项目以及未来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相关合作。


本次研讨会由MLA大中华区总经理Joe Zhu担任主持。MLA国际市场部总经理Andrew Cox、中国肉类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陈伟致欢迎词。


澳大利亚农渔林业部驻华农业参赞Leah Cuttriss、中国肉类协会政策研究室副主任肖少琼、MLA CN30项目经理Margaret Jewell、MLA 商务分析师Tim Jackson,以及青岛百夫沃德贸易有限公司总经理季刚进行了主题演讲。


MLA大中华区总经理Joe Zhu表示,这是MLA第三次参与青岛国际肉类产业周,今年聚焦中澳红肉行业碳中和的相关话题。


长期以来,澳洲红肉行业致力于为全球消费者提供安全、高品质的牛肉。与此同时,澳洲红肉及畜牧业也对环境、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MLA积极参与环境改善,落实气候变化的应对措施,并将于2030年达成碳中和目标。目前,澳洲羊肉的生产已经实现了“气候中和”。澳洲牛肉的生产也正在“气候中和”的道路上不断前进。

MLA大中华区总经理 Joe Zhu


MLA国际市场部总经理Andrew Cox在欢迎词中提到,MLA非常重视澳洲红肉的国际市场,积极了解全球消费者的肉类产品需求,与来自世界各地的客户展开澳洲红肉的国际贸易合作。MLA深知,肉类食品的安全、健康对于消费者至关重要,因此不断开发及投入,如澳洲肉类分级标准(MSA)等一系列项目,以确保消费者完全信任澳洲红肉的出品品质,放心感受每一次澳洲红肉带来的绝妙美食体验。


全球消费者越来越重视环境保护,而澳洲红肉及畜牧业正在积极推进“2030碳中和”计划,在整个供应链的上下游达成可持续发展。澳大利亚的生产者将持续为全球的家庭提供安全健康高品质的蛋白质产品。


Andrew将于下月前往中国,与行业专家以及业界的各位人士见面交流。

MLA国际市场部总经理 Andrew Cox


中国肉类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陈伟提到,中国不仅是牛肉生产大国,也是牛肉消费大国。在中国,牛肉产品已突破过去的南北差异,在各个城市、各年龄阶段,广受欢迎,四季皆宜。


根据目前中国牛肉的生产与消费情况,牛肉的进口市场充满机会。而中国与澳大利亚的牛肉贸易合作也一直在持续有序地开展。


牛羊肉的生产与环境保护息息相关。中国肉类协会与MLA及相关企业正在着手开展“碳中和”牛肉产品的标准建设。未来,CMA也将与MLA一起合作,积极参与碳中和的相关项目。

中国肉类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 陈伟


多方联动,加速碳中和实现

澳大利亚农渔林业部驻华农业参赞Leah Cuttriss在研讨会现场就澳大利亚在减排和可持续农业方面发表了主题演讲。

澳大利亚农渔林业部驻华农业参赞 Leah Cuttriss


澳大利亚政府通过立法、加入《全球甲烷承诺》、为全球农业温室气体研究联盟作出贡献等方式,预计到2030年将实现碳排放减少43%。


澳大利亚农业部针对“气候智能型可持续农业”的强有力投资,使行业主导的可持续发展框架、目标、研发和监测有了更进一步的发展,与此同时,技术和管理实践的改进也不断提高了农业生产力。“气候智能型可持续农业”既可维持并最大限度地提高自然资源的收益,又能不断应对消费者、市场和贸易伙伴不断变化的预期,并持续生产包含牛肉和海藻在内的优质食品及纤维。


澳大利亚政府不但实施了“活畜甲烷减排计划”、“碳信用额计划”、“气候活跃认证”,同时持续推进清洁能源和绿色技术发展,支持参与国际碳市场与生物多样性市场的投资,并对研发公司进行资助,多维度全面地支持减排和可持续农业发展。


未来,澳大利亚将会实现新的经营形式,用更少的资源来提高农业产量,并不断践行自己在全世界的责任,维护全球粮食和纤维安全。


中国肉类协会政策研究室副主任肖少琼从生产、消费和进口三个方面介绍了中国肉类行业概况,并分享了中国肉类企业在“碳中和”上的实践。


近30年间,中国肉类总产量一直维持全球首位,其中羊肉和牛肉产量都有优异的成果。2022年,牛羊肉总生产量高达1,243万吨,在累计肉类产量中占比近13.5%。而2022年全年中国肉类消费量接近1亿吨,这旺盛的肉类需求也奠定了中国肉类进口大国的身份。


数据统计,2022年中国累计进口牛羊肉305万吨,占肉类进口总量的41%。在牛羊肉进口中,澳大利亚一直是世界排名前五的来源国,愿中澳双方在未来能有更密切的交流合作。


中国肉类企业积极展开碳中和实践,制定碳中和规划,明确碳中和目标与实现路径。不断在饲料、畜禽养殖、屠宰、肉制品加工和贸易环节引进先进设备,优化工艺流程,并使用清洁能源,用自身实践一步步推动“碳中和”的实现。


MLA CN30项目经理Margaret Jewell在会上向大家分享了澳大利亚红肉行业的“碳中和”计划。


自2005年以来,澳大利亚国内温室气体排放量降低了59.05%。截至目前,红肉行业的二氧化碳当量已经从2005年133.36吨/年降至56.38吨/年,占全国碳排放总量的10.7%,低于2005年的22%。


澳大利亚利用“避免排放”和“碳储存”的科学手段进行“碳中和”。从动物护理、经济复原力、环境气候管理、人与社区的关系,推动澳大利亚牛羊的可持续发展框架。今后,红肉行业将继续努力,推动红肉价值翻番,助力红肉成为值得信赖的最高质量蛋白质来源,并表达到2030年实现温室气体净零排放的愿景。


CN30的盈利能力和生产力是相辅相成的,随着碳中和牛肉消费市场的成熟,其供应链参与者的盈利机会也将扩大。而MLA也将会通过推动科学和技术投资来实现“碳中和”的目标。


积极交流,探讨行业发展趋势

MLA商务分析师Tim Jackson为大家分享了澳大利亚在全球红肉行业中的地位,以及澳大利亚牛羊肉生产的最新趋势。


2022年澳大利亚累计牛肉出口量达140万吨,只有60万吨牛肉用于国内消费。作为以出口为导向的牛肉生产国,每年澳洲牛肉的出口量占比可达65-75%。与牛肉相比,澳大利亚每年生产的羊肉几乎全部用于出口,此外,羔羊肉的出口占比也高达60-70%。高度的出口导向也确保了澳洲牛羊肉在出口市场的稳定可靠。


目前,优质的澳洲红肉不断吸引全球市场的目光,澳洲红肉的出口市场也越来越多样化。随着近20年出口结构的变化,中国已经上升至澳洲牛肉的最大出口目的地市场和澳洲羊肉的第二大市场。


随着全球红肉行业的稳步发展,澳洲红肉产量将会再上一个高度,届时,将会对全球红肉供应起到稳定作用。


青岛百夫沃德贸易有限公司总经理季刚介绍了中国肉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中国肉牛产业无论是存栏量,还是产量,都与日益增长的需求量差距较大。截止2022年度相关数据表明中国肉牛存栏7,800万头,排名世界第四,牛肉产量713万吨,排名世界第三,牛肉消费量1025万吨,排名世界第二,牛肉进口量314万吨,排名世界第一,但是中国人均牛肉年消费量为7.3公斤,世界排名54位,与国际人均标准的8kg/年也尚有差距,因此,牛肉需求增长潜力巨大。


近年来,为保证肉牛养殖、提升养殖端经济性发展、应对环境保护要求以及提升牛肉产量,经过相关专家学者分析论证,摸索出一条将秸秆利用与肉牛养殖进行了有机结合之路,落实“秸秆变肉”,并将秸秆转换成饲料,带动肉牛养殖产业链,完善屠宰及其深加工,解决牛胃中内容物变饲料、有机肥等问题。


随后,众来宾在问答环节积极踊跃,Leah参赞对各位的疑问进行了解答。


现场分切,尽展澳洲红肉风采

展会现场,MLA携手Coles和TFI等澳洲肉类品牌,将澳洲牛肉和羔羊肉带入大众视野,让前来观展的观众近距离欣赏澳洲牛羊肉的天然美味与纯真本色。

4月20日至21日,MLA资深技术专家Calvin Gung在展会现场对板腱、眼肉、上脑以及法式羊排等澳洲牛羊肉的热门部位肉进行分切演示及现场烹饪,并邀请观展观众现场品鉴,带领大家现场感受了纯正的澳式美味。


现场观众跟随精细的分切手法,更为直观地了解到澳洲牛羊肉的天然与优质。伴随着阵阵肉香,品鉴环节吸引了大批观展观众,大家对澳洲牛羊肉的品质赞不绝口。


迄今为止,澳大利亚红肉行业已将温室气体的年排放量减少57%,并且正在不断努力推进2030年实现碳中和。


正是对环境可持续发展的认同和努力,加上澳洲牛羊肉一直以来都在坚持使用无抗生素、无激素、纯天然的“天然主张”饲养方式,才使其可以以肉质软嫩、纹理细腻、味道鲜美等特点为消费者带来“至臻享受”。


一直以来,MLA都在通过线上平台或线下活动等多维度全方位的方式来扩大澳洲牛羊肉在中国消费市场的影响力。未来,MLA也会一直致力于澳洲牛羊肉的宣传推广工作,为消费者提供最优质的内容来了解澳洲红肉;并将持续作为“碳中和”目标的推动者,连同中澳畜牧业双方一起实现温室气体零排放的愿景。


声明:该作品系网友上传发布。九州醉餐饮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如若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反馈通道提交信息,我们将按照规定及时处理。【反馈】

创业经验

快速提问,获得解答

我要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