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病害类型
✔ 细菌性疾病
如:红腿病、黑鳃病、腐壳病
多因水质恶化或投喂不洁引发。
✔ 寄生虫病
如:纤毛虫、车轮虫感染
常因水体污染、密度过高导致。
✔ 病毒性疾病
虽少见,但一旦爆发传播快、危害大。
✔ 真菌感染
如霉菌附着在虾体,引发烂尾烂肢。
2⃣ 预防为主
✔ 水质管理到位
保持清新水源,定期换水、增氧,
控制氨氮、亚硝酸盐指标。
✔ 投喂安全饲料
杜绝霉变、过期饲料,
定期添加免疫增强剂。
✔ 控制养殖密度
合理密度有助于减少相互感染几率,
改善水体循环与溶氧状况。
✔ 清塘与消毒
放苗前彻底清塘,使用生石灰、漂白粉等消毒;
定期泼洒低毒性水体消毒剂。
3⃣ 早期识别病情
✔ 观察行为变化
如:活动迟缓、游姿异常、爬出水面等。
✔ 检查体表
发现红腿、黑鳃、白斑、腐烂等征兆,
应立即隔离处理。
✔ 监控摄食情况
突发摄食下降,可能预示疾病潜伏。
4⃣ 科学用药治疗
✔ 细菌性疾病
可使用水产专用抗菌剂,如氟苯尼考、恩诺沙星。
严格按说明投喂或泼洒。
✔ 寄生虫感染
适当使用硫酸铜、敌百虫等,
并加强水体过滤和清洁。
✔ 真菌与霉菌
可泼洒碘制剂或漂白粉消毒,
并减少水体有机质积累。
✔ 禁用抗生素
避免滥用抗生素,防止耐药性增加和水体污染。
5⃣ 日常防控建议
✔ 每日巡塘,观察异常
✔ 定期检测水质,做好记录
✔ 合理搭配中草药制剂
✔ 多元饲料搭配,增强体质
✔ 死虾及时打捞,防止传染扩散
总结
小龙虾病害虽多可防,
关键在于日常管理细致、
环境卫生过关、营养供给均衡。
坚持预防优先,早发现早处理,
是实现稳产高效的根本保障。
声明:该作品系网友上传发布。九州醉餐饮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如若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反馈通道提交信息,我们将按照规定及时处理。
【反馈】